? 模具鋼的等溫退火工藝
模具鋼的等溫退火是將鋼加熱到Ac3(亞共析鋼)以上或Ac1-Accm(過共析鋼)之間30-50℃的溫度,在奧氏體轉變完成且顯微組織基本均勻后,迅速冷卻到Ar1以下10 -30℃,在等溫溫度保持足夠時間完成珠光體轉變,然后出爐空冷(或油冷或水冷)的過程。

等溫退火過程的影響
中碳鋼和合金結構鋼等溫退火可獲得比完全退火更均勻的組織和性能,同時可有效消除鍛造應力,工藝周期比完全退火縮短一半左右。等溫退火時的加熱溫度、等溫溫度和保溫時間應根據奧氏體的等溫轉變圖、模具性能要求和截面尺寸通過實驗確定。
等溫退火與完全退火和不完全退火的區別
奧氏體化后,不隨爐冷卻,而是冷卻到合適的溫度保溫,使奧氏體在此溫度下發生等溫轉變,形成珠光體。這種工藝非常適合于改善CCT圖中珠光體轉變曲線向右的鋼的切削性能。
這些鋼很難通過完全退火或不完全退火獲得珠光體組織,因為奧氏體化后必須非常緩慢地冷卻,才能在連續冷卻過程中完成珠光體轉變,否則會形成馬氏體以方便工作,使鋼變硬,無法切削。然而,這樣低的冷卻速率在實際生產條件下難以實現。即使可以管理,生產周期也太長,不經濟。
通過等溫退火,可以將奧氏體轉變為低硬度的珠光體,完成轉變所需的時間不會太長,不僅方便可行,而且可以縮短生產周期。在大批量生產的條件下,也可以用一個加熱爐對鋼進行奧氏體化,然后轉移到另一個等溫爐,完成奧氏體的等溫轉變,提高生產率,降低能耗。
等溫退火還有一個優點,就是等溫轉變形成的顯微組織比較均勻,不像連續冷卻轉變,形成較高溫度和較低溫度下不完全相同的顯微組織。為此,目前一些工廠對普通碳鋼產品常采用等溫退火。